“人到中年不由已,保温杯里泡枸杞”。很多人都有用保温杯泡茶的习惯,然而,也常有人说“保温杯泡茶有害健康”“保温杯泡茶会破坏茶叶的营养价值”,更有言论说“长期使用保温杯泡茶,可能致癌”。
要想知道保温杯泡茶是否有毒,我们先来了解下保温杯的保温原理。顾名思义,保温杯是指能够将内装食品保持一定温度的容器,这里的“保温”其实包括保热和保冷两种功能。保温杯一般通过杯身和内胆双层结构间的真空夹层进行隔热,有些保温杯还会通过内胆外侧镀铜、在夹层中使用吸气材料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保温效果。目前我国有一系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该类产品的质量技术性能进行管控,如《不锈钢真空保温容器》(GB/T 40355-2021)、《不锈钢线)以及《不锈钢真空烤瓷保温杯》(QB/T 5613-2021)等。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其中可能“迁移”到食品中并造成健康危害的物质,如金属材质中的重金属元素、塑料材质中的某些单体和添加剂等。我国食品接触材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针对各类材质分别规定了一系列的限制性要求,包括有害物质的限量、不同材质的使用范围以及限制使用条件等,以保证食品接触材料在正常使用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对于标准中规定的限制使用条件或食品接触材料本身的使用注意事项,均应在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中进行标示。
1.在购买保温杯时应注意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具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合格证明等信息的保温杯。
2.在首次使用前仔细清洗杯身、杯盖以及胶垫等,防止加工或储运过程中残留的加工助剂或污染物迁移到食品中引起健康危害。
3.因保温杯涉及的材质多样,且用途包括保热和保冷,因此在选用保温杯泡茶前要先关注保温杯的标签标识和说明书等信息。例如仅用于保冷的保温杯可能并不适用于盛装温度较高的茶水,而可用于制作冷泡茶。
4.保温杯通常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存在不易清洁的卫生死角,如密封垫、弹跳盖、杯口螺纹等,在使用后应注意及时清洁,避免污垢积累以及微生物繁殖。
5.对于有表面涂层的保温杯,清洗时应注意保护涂层。表面涂层被破坏后可能造成涂层碎片剥落,或使得涂层后基材中的物质更容易迁移到食品中,因此一旦涂层破损应及时更换保温杯。
6.如保温杯材质出现严重磨损、发黄、发黑或开裂等情况,也应及时更换保温杯。
正确的泡茶七个步骤:煮水、洗杯、投茶、冲泡、倒茶、奉茶、品茶、饮茶。第一步将泡茶水烧开,第二步用开水将茶具清洗一遍,第三步向茶杯投茶,第四步向杯中注水冲泡,第五步将茶汤分倒至茶杯,第六步将茶汤端给客人,第七步与客人或朋友品茶,每一步都有讲究,一起来看:
泡出好茶的前提是先找到最适合的水,泡茶用水首选纯净水、矿泉水等软水。并且泡茶用水的要求之一是需要煮沸,无论用80度或90度水冲泡,一定要先将水煮沸,然后从100度放凉至所需温度水温。(一般鲜嫩绿茶可用80度左右水,而红茶90度左右,普洱或黑茶等紧压茶则用100度水)新宝5
往茶壶、茶杯注水冲洗,也包括壶嘴、壶盖,然后迅速倒掉水分。这样可以提高茶具的温度,使茶叶在冲泡后,茶汤的温度不会很快地下降,而是相对稳定,从而让茶叶中可溶于水物质更充分浸出。
根据茶杯、茶壶大小,往泡茶的茶杯或茶壶中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一般来说,茶水比例在1:30~50。
即投茶3克,至少注水150ml。而喜欢喝浓茶的,茶叶可以多投。偏好淡茶的,可以适当多注水。
茶叶细嫩,色泽明亮。玻璃杯冲泡可观赏茶叶在茶水上下翻动的美妙,极具观赏价值。白瓷杯冲泡可以使茶色与白色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
同时也有“茶七饭八”之说,即茶倒七分满,剩下三分是人情,沸水泡茶一旦倒得太满,不小心会烫伤宾客。
冲泡好之后的茶汤,需要先倒进茶海中,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茶杯又叫品茗杯,有品茶之意。而茶海又称公道杯,意为分茶公道。
用茶盘托着茶杯,送到宾客面前,并放置在宾客右手前方。奉茶的时候,还需要用空余的手做出请茶的姿势。
刚刚冲泡好的茶,不要急于饮用。应该先观其色,察其形。然后端起茶杯,闻汤香,品滋味。
啜汤赏味时,让茶汤先从舌尖沿舌两侧流到舌根,再回到舌头,如此反复两三次,感受茶汤的回味、甘甜。
华医网开设影像学习专题,帮你快速学会影像读片。全面讲解:胸部影像、颅脑影像、腹部影像、骨科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