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躺平的孩子其实是对自我的保护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3-31 00:43:38    文字:【】【】【
摘要:青少年心理咨询:厌学躺平的孩子其实是对自我的保护(主管q+83670629 Skype号live:.cid.a0aac7b1fef6d741)为您提供注册登录服务。信誉好、速度快、安全稳固,支持客户端下载,支持手机端下载。现在注册即有机会享受188的红包奖励!

  “不想学”、“学习没意义”、“任凭同学怎么卷,我照样躺”、“卷累了,不想学了”.......

  面对厌学躺平的孩子,没有哪一个父母会不焦虑不着急的,但之前他们催一催,逼一逼就会学的孩子却彻底不学了。

  孩子为何会厌学躺平?面对厌学躺平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办?听说吧心理为您解析。

  小静的父母也很为她高兴,也为她规划好了将来,首先初中成绩要保持在全校前三,这样重点高中才稳妥,然后高中更是要往前冲,毕竟竞争更激烈了,考上985或211的大学。

  升入重点初中后,小静的成绩一直属于班级中等,不管如何努力,都是在徘徊在班级20名左右。

  父母看着心急,有时候小静在家多看了会电视,就忍不住催小静赶紧去学习了。而小静也并非不努力,每天都学到很晚,周末假日里还请了家教,不停地学习。但小静学习越来越吃力,成绩迟迟上不去,自己心里也很焦虑。

  爸爸常叹气,说女孩子确实到了初高中学习更加吃力,比不过男生了;妈妈又经常数落小静,时常说起她小学时学习有多好,一看到小静看课外书,电视,就批评小静。小静常常是沉默不语。

  升上初二之后,小静彻底“躺平”了,经常哭着闹着要父母请假不去学校,作业也不愿意写了,无论父母怎么催、怎么骂,就是不动,说不想学,看到作业就烦,学不下。

  对于学习,小静彻底失去了动力,成绩一落千丈,放学回家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玩手机看小说,老师要求要写的作业不是随便应付,就是去抄同学的,瞎混过去。

  整个人变得没有动力,没有目标,没有愿望,没有想法,在学校一直感觉浑浑噩噩。

  《2021-2022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调查结果显示,50%的青少年厌学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孩子们抱怨学习辛苦的同时,其实内心也充满了无助、无奈。他们不知道怎么学习才能更高效、更轻松。

  在小学阶段,孩子还能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但在进入高年级,以及后面的初高中学习阶段,对孩子的要求和挑战也越来越高。而当孩子处处在学习中碰壁,受挫时,便容易陷入到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中去。

  学习上的无力感,使孩子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他们总觉得自己不是那块学习的料,也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和改变。拒绝学习,让自己躺平,好让自己逃避不断受挫的体验。

  此时的孩子,需要一个包容支持的环境,能够给予已经跌到谷底的他们足够的力量,缓解内心的压力,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

  可以的话,在生活中适当给予孩子必要的决策权,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自主性,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在面对困难时能够相信自己是可以克服,自己是可以做到的。

  《拖延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拖延企图逃避的不是某个任务,而是由这个任务引发的某种心理感受。

  小静便是如此,原本上进好学的孩子此时变得厌学躺平,或许是因为学习这件事情现在带给她的不再是成就感和自信,而是自我否定、挫败和不断地自我怀疑。

  孩子的自我价值建立在学习上,“我成绩好,我才是好的;我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但随着学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所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依然希望当第一名,来维持内在自我价值感的建立。

  而一旦出现成绩下滑,或者是遇到难以面对的挑战,孩子的自恋系统便会全面崩塌。此时,孩子的厌学躺平,是对自己受损的自恋的修复,也是对脆弱自恋的维护。

  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正面反馈,改变自己的语言,不要总是说你不行、你做不到、你做不好,这些批评指责的话语会让孩子的自恋受损。要多说“你的努力和用心,妈妈看到了”,“看天选团队到你的坚持,我很为你骄傲”。

  同时,不以结果为衡量标准,而是看到孩子在这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父母的这些话语可以帮助孩子纠正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方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逐步建立起稳定自我价值感,而不会因为外在的结果而动摇。

  而当孩子遭遇挫折时,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而是要引导孩子思考:失败后我可以做些什么来避免再次失败?如何避免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困难?鼓励孩子,让孩子可以从失败中成长,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而不会过于畏惧失败,逃避失败。

  孩子觉察到父母虽然在关注自己,但这些关注并非真正投注在孩子本身,而是“作业”“优秀的成绩”等外在表现上,孩子可能认为父母关心的是“那个优秀的自己”。而躺平,是他们在验证:一个不优秀的我,你们是否还会爱。

  这种试探背后折射出父母对于孩子不切实际的期待,期待孩子永远好好学习,期待孩子始终优秀,期待孩子永远在进步,只能接受孩子“好”一面,而无法承认孩子“坏”的部分。

  但孩子不可能永远优秀,接纳孩子“坏”的部分,既是在考验父母的包容能力,也是孩子真实部分得到认可,“真我”得以发展的关键时刻。

  “即便我不优秀,但父母依旧爱我”,当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这样的反馈时,孩子也会慢慢找回自己的内心力量。

  孩子不必按照父母预定的路线达到父母的期望,而是顺着自己的生长轨迹,去成长,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反,不被允许,总是用“假我”在生活的孩子,长大后很大可能会成为“空心人”。内在真实的自我一直被压抑,不被期待出现,也无法拥有充沛的心理能量,内在是空洞的,而仅仅是维持着外在的假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当这片土壤变质时,这棵幼苗也会把土壤病态的部分在自己身上表现出来。

  家庭系统治疗理论认为,当家庭系统里出现不被支持表达的感觉时,系统便会寻求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家庭里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人(通常是孩子)便容易成为家庭的“替罪羊”。

  在关于中学生拒学因素的研究中,有研究者针对拒学孩子的家长进行了精神检查后,发现一个惊人的结果:

  学者戴维森在调查中发现,50个父亲中,有11个存在神经质症状。;30个母亲中,12个有抑郁症。

  当家庭无法发挥良好的功能,家庭氛围是压抑,充满冲突时,孩子也难以健康成长。

  “他们整天为我的学习吵架,无论我考得好不好,所以我想要是我不学了,他们是不是就不吵了”;

  “我妈整天念叨我要学习,不要像我爸一样没本事,可是我真的学不懂,卷不过别人”;

  “以前我从没感觉我爸妈是这么关心我的,好像只要我一不上学,他们才会像真正的父母一样”;

  要让孩子得以真正地改善,需要的是整个家庭的努力,进行家庭治疗,整个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治疗过程,修正亲子关系,调整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支持性的成长环境。

  孩子并非不愿上学,有可能是心理障碍损害青少年社会功能,导致孩子不能胜任学业。比如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强迫症、多动症等心理疾病,都可能表现为厌学、不想上学。

  孩子正处于心理危机中,情绪、认知、行为及生理等不同方面都受到了影响,削弱了ta们的学习能力,甚至失去了学习能力,无法继续学业。

  而这些情绪压力和心理负担,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孩子对学习的恐惧、焦虑感,进而出现恶性循环。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或者没有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那么孩子有可能会陷入更严重的心理危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顺利毕业。

  所以,当孩子出现厌学、躺平的行为时,父母可以耐心与孩子沟通,了解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发现危险信号,进行有效专业的干预,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心理危机,健康快乐成长。

  ▎本文为中心原创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共享”身体的著名“双头姐妹”之一已婚,丈夫带着8岁女儿加入“重建家庭”

  雷军深夜宣布:24小时88898辆!有人加价万元转让SU7订单,罗永浩:或上演史诗性一幕

  “没看懂”!有人凌晨带着被褥去排队,就为了抢个娃娃……10小时卖了268万元,网友:让黄牛烂手里

  OpenAI藏了1年多的技术公开!15秒素材克隆声音,HeyGen也在用

  华为Mate70系列:大杯独占一英寸,且采用豪威索尼双路线市场数据揭晓:荣耀微弱优势登顶,华为、vivo紧随其后!

  微软 Surface Pro 9 5G 版获推 3 月固件更新,修复蓝屏死机问题天选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9-2029 杭州恒达注册心理咨询中心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